近日,徐州市(主城区)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报告通过验收。江苏师范大学专家组利用一年半的时间,调查记录到鸟类、爬行动物、维管植物等10类物种共1015种,发现珍稀濒危物种26种。
为构建徐州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库和保护网络,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监管能力,2019年,铜山区被列为江苏省首批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,泉山区、邳州市等均陆续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。2022年8月起,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委托江苏师范大学开展主城区(不包括泉山区)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。
徐州市主城区内有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、京杭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、故黄河重要湿地以及大龙湖景观公园等重要生态保护区,生物资源丰富。不同生物生存、生活习性迥异,调查人员采取了不同调查方法。
展开剩余71%根据植物物候期进行野外调查与标本采集,足迹遍布云龙区、徐州经开区等地主要生境类型和红线区域,如九里山、大黄山森林公园、大龙湖、赵疃林场、九里湖湿地公园等,样线类型有森林、城镇、湿地等不同类型,做到主要生境系统的覆盖;根据两栖类的生活习性特点,调查分别安排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;根据爬行类生活习性特点,主要采用样线法、鸣声调查法。
多样生物与城市共生
徐州市主城区到底有多少种生物?根据江苏师范大学编制的《徐州市(主城区)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物种编目报告》,调查统计到物种1015种,具体包括鸟类109种、爬行动物10种、两栖动物6种、哺乳动物17种、昆虫197种、维管植物491种、底栖动物28种、鱼类44种、浮游植物89种、浮游动物24种,发现珍稀濒危物种26种。
鸟儿是反映生态环境的“晴雨表”,也是最好的“环评师”。徐州市主城区生物多样性调查,共记录到鸟类109种,隶属于17目43科,其中包括东方白鹳、黑翅鸢、红隼、红角鸮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”古诗中的美好画面,如今在徐州市主城区也很常见。调查发现碧凤蝶、美眼蛱蝶、中华谷弄蝶等蝴蝶33种,隶属于6科21属,蜻蜓目则观测到4科16属,不仅有常见的红蜻和黄蜻,还有玉带蜻、橙斑蜻蜓等。
哺乳动物中,徐州市主城区主要有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东北刺猬和赤腹松鼠等17种;爬行动物10种中,有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、易危物种黑眉锦蛇,也发现了外来物种红耳龟。
“依据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及TUCN物种名录,徐州市主城区共有珍稀濒危物种濒危6种、易危5种、近危15种,总计26种。”王来健说,依据相关名录,主城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3种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13种、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61种,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物种6种。建议建立健全本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库,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跟踪观测工作,形成科学、规范的长期调查成果。同时,鼓励公众、企业、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。
据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徐州市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面结束,徐州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将在年内出炉。
徐州市生态环境局
主管:江苏省生态环境厅
主办: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
主编:孙健
审核: 刘萍 马士胜
编辑:李苑
发布于:北京市